×
搜尋全網
日誌
相簿
影音
帳號
一週內
一個月內
半年內
一年內
不限時間
7z檔解壓縮教學
影音匯出下載教學
相簿匯出下載教學
日誌匯出下載教學
×
生活
美食拜訪
烹飪食譜
親子寵物
影視娛樂
旅遊
國內旅遊
國外旅遊
日本
亞洲
歐美
康健
登山
運動
保健
風格
手創DIY
藝文創作
流行時尚
個人日記
學習
科技達人
政經社會
專業進修
國內旅遊
小子在水美洗溫泉的照片
這週末到水美溫泉會館洗溫泉(一泊二食),這可是我們全家第一次帶小子出去外面玩過夜唷!水美溫泉會館的介紹留到有空再來寫,今天先從比較受歡迎的小子遊玩系列照片開始。首先,是小子在水美外的照片。看起來很成熟吧...別太哈我唷,我才四個月大....各位叔叔阿姨,如何啊?隔了一陣子,我又變帥變可愛了吧!笑起來更迷人吧!呵呵....最近很多阿姨都說我長的很帥唷,然後還會不經意的說,長的很像爸爸....爸爸可是高興的不得了,因為根據遞移率如果A=B、B=C,結果就是A=C....結論就變成爸爸很帥了,他可是很高興,他說這輩子可是沒人說他帥過呢!重點是接下來是在房間內的池子洗溫泉唷....先泡泡小臭腳....看我緊張的樣子....不會是想把我丟到旁邊的大池子吧?不過,泡上癮就開心啦!舒服呢!再來就是我幾張洗溫泉的照片唷....(應該沒有
hys0124
小子的近照
最近都沒有帶小子出去玩....只好放一張他熟睡中的照片啦!過兩天要帶他去水美泉會館洗溫泉唷....或許可以期待他被丟到池子裏的照片,哈哈!
hys0124
石門水庫遊記
排了個兩天一夜的行程去石門水庫附近,紀念結婚記念日說。可能大家會覺得,這麼近的地方有什麼好玩呢?其實就是因為近,平常每次去都是走馬看花,這次才有機會在水庫旁待一個晚上,享受石門水庫晩上特有的感覺,也不用趕趕趕的跑行程。寫遊記嘛,多看照片少寫字吧!住的石門褔華,小而美。人員素質和服務不錯,不過可能是房客太少,早餐都是涼的,不過看在一晚才2000的優惠上,又有給我們住最高樓的景觀房,心情還是不錯啦!褔華的迎客大廳不大,但是相當精緻,而每層擺設的花,都是真的蘭花唷,感覺不錯!我們住的11的景觀房,不大,但是整理的不錯...只是雙人床是兩張單人床併在一起的。房間裏的電視櫃,最炫的就是下面的小冰箱啦,我去過這麼多旅館,第一次看到這種透明門的小冰箱(像7-11),夠方便!櫃子上面送的茶點,有
hys0124
20211017小多國中畢業旅行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所有出外活動進行都要看指揮中心的開放才能進行。 沒想到小多的畢業旅行,居然正好各項限制都取消,按照原訂的時程,準時的舉辦。 星期日早上6點半集合出發,一大早就開車送他去集合地點(還要先吃好早餐,因為車上不能吃東西)。 以下就是班上老師提供的活動照片。 出發。 第1天午餐。 奇美博物館。 晚餐(義大皇家酒店)。 義大廣場。 夜點。 第2天早餐。 義大樂園,聽說包場玩。 午餐吃便當。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晚餐(劍湖山渡假飯店)。 第2天夜點。 第3天。 早餐。 劍湖山樂園。 午餐便當。 合照。 賦歸。 三天的天氣都很好,大家也玩的很開心
雲深不知處
20191010和平島公園
國慶日連假4天,帶小多出去走走。 好多年沒再到訪的和平島公園,現今整理的更漂亮了,開放的區城也更多。 7年前到和平島的日誌(小多上1年級前)=>https://blog.xuite.net/hys0124/thinking/62726110 臨海步道。 天氣很好,海水很藍,,海天一線,很美。 上了國中,小多感覺又長大了。 當然,現在要小多配合拍這種到此一遊的照片也不容易了。 舒服的感覺。 帶小多看看海,放鬆考試的心情。 海蝕地形。 基隆嶼。 可以看海喝咖啡的地方。 舊池重遊。 和平島公園環境整理相當不錯。 城堡遊客中心。 基隆廟口碳烤蚵仔煎。 三兄弟豆花。 麵線羹。 很適合出遊的秋天。
雲深不知處
彌陀和梓官的防空塔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駐守屏東的日本陸軍第50師團,在屏東地區構築了許多防禦工事,目前仍保存的碉堡遺址約有20座,以佳冬、新埤等客庄居多,高雄沿海地區也有不少軍事碉堡,108.12.17我們三人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到彌陀及梓官地區找了四個軍事碉堡,名稱叫古碉堡,其實軍事名詞叫高平兩用機槍塔,這種軍事建築,也被稱為馬特洛塔。馬特洛的名字,來自英國軍艦在襲擊法國科西嘉島的馬特洛,發現的這種軍事建築,易守難改,馬特洛塔高聳不求隱蔽,強調獨立作戰和敵人硬碰硬。不久之後,英國也建造了許多馬特洛塔。為什麼,因為法國的馬特洛塔,抵擋了英國海軍的攻勢。彌陀區,雖然地勢平坦,緊鄰岡山空軍機場,加上獨特地形——漯底山,長久以來是軍事用地,具有遙制西邊海洋的防禦優勢,使得彌陀鄉早在明清時期、
tnwinsto
串聯芝山岩、雙溪公園及士林官邸
芝山岩故事多 清領時期,這塊10公頃大的山丘,黃姓地主無償捐出,開放墓葬、放牧牛羊;後來立下的「合約碑記」,斷絕子孫買賣、開墾的念頭。漳泉械鬥,山丘有了四個隘門的屏障,成了漳州人退守的堡壘;神奇的是開漳聖王指引,岩壁鑿出珍貴的仙水,解決困守缺水的窘境,也成了民眾病痛的藥飲。日據時期,這裡設立了全台第一間學校「國語講習所」(學日語),成了全台教育發源地。國民政府時期,置高點被當成軍事要塞,架起了威力強的槍砲。山上最神奇的是有棵最三百多歲的老樟樹,本來瀕臨死亡邊緣,靠著16管點滴注射,又生龍活虎般活了過來!今天走訪這片未受干擾的淨土,由清領的堡壘到日據的神社再到民國的軍營,兩百多年的管制,讓這位處繁華台北邊陲的山丘,還可以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態、地質景觀史前文化及人文歷史
老楊
[露營] 69露-嘉義阿里山/阿里山有機小農露營區。我們到露營區遠端上課啦~!
小朋友從5月1日就自主請假在家遠端上課啦!上了整整也快兩個月的時間,而先生見我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下定了決心在我「較」閒暇時一定要帶我們出門走走!出門前的氣象其實很不穩直到出門前一刻我們都沒決定要去哪露營XD (在盤算避開大雨區域)當時墾丁也是選項之一,最後在當天我們決定往阿里山出發,也是在出發前一刻(不誇張!!)才隨機估狗了「阿里山 露營區」最終的目的地就是在google擁有115則評論分數4.5的「阿里山有機小農露營區」進入文章前,分享弱弱的yt影片講結論:阿里山有機小農露營區地址:605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設導航可到)電話:0985 395 078海拔:1300M營費:每帳 假日800/平日600 提供設備:飲水機、冰箱(但有點髒XD,一般露營區共用都醬子~)、吹風機。 其他:營區真的很簡單,只有上
王俞
板橋古蹟巡禮(六) –漏窗之美 100.06.10
林家花園除了各種樓閣庭台建築造型優美外,就屬「漏窗」最吸引人。「林家花園」的漏窗,形式及造型堪稱全台宅院之冠。它不但優美而且蘊含許多隱喻,令人愛不釋手。趁著這次「板橋古蹟之旅」好好欣賞一番,也猜猜它的含意。首先是「方亭」雲牆上的「瓶形」漏窗,瓶口有靈芝(如意),瓶內有冰裂紋、龜背紋及工字連續不斷(萬年),應該有「萬年平安如意」的意思。 「來青閣」有許多特別的漏窗,第一個是「鼎爐形」漏窗,有香火鼎盛之意。 壺缸形漏窗,壺缸旁有朵如意,我解讀為福氣如意。 瓶罐形漏窗,罐音同官,其上有朵蓮花有為官清廉平安之意。 佛手漏窗,諧音福壽。 蓮花漏窗,有清廉或連續發財的意思。 「橫虹臥月」如意漏窗,外形像靈芝,有如意之喻。 「橫虹臥月」靠來青閣端有一個半瓶門,其外形像草書的
hann_long
金門懷舊行(六) --八二三戰史館 105.08.11(五)
下午四點半來到今天最後一個行程--「八二三戰史館」,它位於「太湖」東北角,這是民國77年(1988年)為紀念八二三砲戰30週年而興建的,一幢仿古建築,佔地372平方公尺,翠瓦朱樑白牆,館內以燈箱、多媒體、紀錄片,呈現八二三砲戰的相關歷史與文物,外牆刻有587位殉職官兵姓名,外部展示曾參戰的戰鬥機、戰車、加農砲等裝備,右側那架就是F-86軍刀機,八二三砲戰12次空戰中,曾擊落米格-17戰機32架,創造輝煌成果。 進入館內先參觀「八二三砲戰」經過,民國47年(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中共從金門對面之廈門、大嶝、小嶝、深江、蓮河、圍頭等地,以敵砲340門,向金門群島瘋狂奇襲,重點指向指揮所、觀測所、砲陣地及各重要設施,立即造成在太武山下翠谷餐廳三位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身亡,短短二小時85分鐘就
hann_long
溪州 舊眉村 葉宅
溪州過去原為濁水溪沖積河床、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 故名「溪洲」,後改稱「溪州」。 過去溪州鄉舊眉村一帶,曾有平埔族「巴布薩」在此生活(眉理社)。 清朝時期屬於東螺西堡。日治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莊, 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莊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 溪州之所以成為日後的鄉名,至此確立。 北斗鎮原亦為平埔族東螺社活動的區域, 康熙五十四年(1715),客籍墾首黃利英招募同籍佃戶, 開拓東螺溪南岸「舊眉庄」(今彰化縣溪州鄉)一帶, 這是史書記載最早入墾的漢人。 雍正年間,北斗地區行政區劃上屬彰化縣東螺堡, 到乾隆年間,東螺堡分為東西二堡,北斗屬東螺西堡。 日本統治時期,北斗街在大正九年(1920)成為北斗郡 (
apex.cheng
溪州 舊眉 蔡厝巷傳統民居
溪州鄉過去原為濁水溪沖積河床、浮覆地, 因是溪中之沙洲,故名「溪洲」,後改稱「溪州」。 過去溪州鄉舊眉村一帶,曾有平埔族「巴布薩」在此生活(眉理社)。 清朝時期屬於東螺西堡。 日治時期,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莊, 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莊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 溪州之所以成為日後的鄉名,至此確立。 康熙五十四年(1715),客籍墾首黃利英招募同籍佃戶, 開拓東螺溪南岸「舊眉庄」(今彰化縣溪州鄉)一帶, 這是史書記載最早入墾的漢人。 乾隆初年,閩籍移民在舊眉庄建立一街肆, 即 「東螺(舊社)街」, 後來在北斗附近有計畫的建立市街, 北斗建街的土地便是買自東螺社。 嘉慶十一(1806)由於激烈的漳泉械鬥, 舊街市的房屋及田園都被破壞殆盡,
apex.cheng
熊野古道參拜-2_道道道 - 小邊路
跟上京路線的中仙道比起來, 以到山中寺廟參拜為目的的熊野古道要硬斗許多, 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佛寺神社都躲在雲深不知處的山裡面,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參拜路線嘛, 騎馬乘轎的大批人簇擁, 就完全沒有那種艱辛禮佛的誠意, 就算據說人多到像螞蟻 (號稱:蟻の熊野詣) , 畢竟比不上上京的人潮, 所以路不用開太大條, 有點難度才能顯現虔誠之意, 所以就在山裡闢出了高高低低, 彎彎曲曲的五條參拜"網路" 我們這次走的路線包括小邊路及中邊路的後半段, 加加起來40多公里的路程分3天走完, 在趣健行的等級劃分上是一隻腳 (爬富士山是3隻腳), 加上我上次走中仙道的經驗是一整個輕鬆愉快 (我承認我們一群人是邊走邊玩, 一路散步晃過去的), 所以這次就完全沒放在心上, 連登山杖都沒帶丟家裡, 結果哪知...... 首先, 這團
阿希
福興 頂粘(東勢厝) 黃家古厝
福興鄉西濱臨台灣海峽,有員大排水(昔稱鹿港溪)、 舊濁水溪(又名麥嶼厝溪)入海, 屬東西寬、南北窄的鄉鎮。 福興鄉名由來,是寓意福建省移民新興之鄉。 此地早期屬於平埔巴布薩族馬芝遴社。 清康熙年間起,社番陸續招漢人移入開墾荒埔地,收取番大租。 後漢人漸多,馬芝遴社將海埔地讓與漢人開墾,另在內地的番社 (番社村) 建立家園。 清初,漢人逐漸由鹿港、王功,進入本地。 福興鄉移民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廈門。 據族譜調查, 康熙年間有福建南安縣梁弘丙等入墾今之福興、福南、二港一帶; 雍正年間,同安縣莊允燠、晉江縣柳岑等入墾。 乾隆年間,南安縣梁文荷等及晉江縣柳天鄰等入墾; 乾隆53年,粘氏開基祖粘尚、粘粵等入墾今之粘厝庄。
apex.cheng
埔鹽 南港村 菜堂 陳家洋樓
清初漢人渡海來到這裡時,大片土地尚很荒蕪, 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埔鹽原早是大片草埔地, 因含鹽分比較多,而有「埔鹽」這地名。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臺灣府彰化縣轄下 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南港村原為臺灣溝最南端水運站, 因而有南港之名。包括十六甲、員仔內、菜堂等聚落。 道光年間在此築一齋堂修戒,乃以菜堂為地名......... 陳家洋樓
apex.cheng
埔鹽 番同埔 劉家古厝
漢人於明末清初由福建泉州或漳州渡海來此開墾, 原本這裡是含鹽分較濃草埔地﹞,這裏曾經是海,後來形成陸地, 當清初漢人入墾時,,大片的草埔地,尚有較多鹽分, 因而有埔鹽之名。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 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apex.cheng
埔鹽 外崙子腳地區傳統民居 (01)
清初漢人渡海來到這裡時,大片土地尚很荒蕪, 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埔鹽原早是大片草埔地, 因含鹽分比較多,而有「埔鹽」這地名。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 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永
apex.cheng
埔鹽 外崙子腳地區傳統民居 (02)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 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 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 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明鄭永曆十八年(1664),隸屬北路安撫司轄下半線安撫司。 清雍正元年(1723年),隸屬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馬芝遴保、 二林保及燕霧保。 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彰化縣轄下馬芝堡、 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大正九年(1920),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永平社區位於彰化縣埔鹽鄉最西北角, 永平此名從「永遠太平」而命名。 村內有三個聚落,分別為盧厝、番同埔及外崙仔腳。
apex.cheng
二林 大永里 莊家古厝 (01)
二林鎮在過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薩族二林社的所在地, 鎮名也因此而來, 荷蘭時期漢語拼寫作「Gilim」,巴布薩族名拼寫為「Tackay」, 並記載此處有許多船停泊處,可見當時是重要的口岸。 而在康熙年間高拱乾的《臺灣府志》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 康熙與雍正年間的臺灣輿圖也有 二林社與三林港的紀載。 二林於康熙六十年(1721)設堡, 雍正年間二林堡分出了深耕堡,到了乾隆年間又從深耕堡 分出二林下堡,而二林堡則改稱二林上堡。 大正九年(1920) 改行州制後, 二林地區成為 臺中州北斗郡二林街。 大永里位於二林市街東方五公里處, 主要姓氏為莊、葉、陳三姓,住民以務農為業, 全里人口集中,僅有大永庄一個聚落, 是本鎮唯一
apex.cheng
大城 山腳村 辜家古厝 (德豐堂)
大城鄉名起於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由福建泉州人來此開墾, 居民大多信奉王爺與保生大帝。 傳說有一名叫「魏大城」者首先遷入本地, 故以人名為地名。 另一說為往昔移民墾殖於此,聚集成大集村。因治安不良, 築土成壘,以防盜匪,故得此名。 到了道光年間,則以吳、王二姓所形成之村庄, 所以今永和村有兩處聚落名為「吳厝寮」「王厝寮」。 光緒初年,本鄉隸屬深耕堡。 大正九年(1920)設立大城庄,為今日該鄉之前身。 大城厝庄改稱大城庄, 轄域內分為大城、魚寮、頂山腳、下山腳、 下牛稠、公館、西港、山寮、外五間寮、尤厝、潭墘、 下海墘厝、頂海墘厝、三塊厝十四個大字。 山腳村是大城南邊的一個村莊,東與潭墘村相接, 西與永和村為鄰,北
apex.cheng
«
8
9
10
11
12
»